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邹东涛近日把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形象地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一”字型人才。这种人才知识面虽比较宽,但缺乏深入地研究和创新。第二种是“1字型人才。这种人才在某一项专业知识方面比较深,非常可贵,但知识面太窄,很难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创造性研究。第三种是“T”字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知识面比较宽,而且在某一点上还有较深入地研究。但他们的弱点是不能冒尖,没有创新。第四种是“十”字型人才。这种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点上有较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敢于出头、冒尖,有创新。
邹东涛认为,“十”字型人才就是创新型人才。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取得发展和进步,需要更多的“十”字型人才。如何培养“十”字型人才?应在人文社会科学队伍中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气氛。宽松的学术气氛,起码应该包括以下内容:要百家争鸣,不要内耗;要积极开展学术评论和学术批评,不要打棍子、戴帽子;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团结,不要文人相轻和相互拆台。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鼻祖和宗师孔夫子倡导的“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理念,今天我们理应继承、发扬和光大。具有“君子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也应该成为当今人文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素养之一。 |